淡蘭古道是最近岳界熱門的話題,特別是經過千里步道協會的宣導:「重現淡蘭百年山徑」,「走出一條屬於台灣自己的道路」,讓人們重新想認識這在清代就存在,溝通淡水廳與噶瑪蘭廳間的交通要道。淡蘭古道分為北路(官道)、中路(民道),與南路(商道)。其中北路發展最早,是清政府傳遞公文書的官道;中路是民間拓墾與運輸農產品的路線;南路較短,則主要為商旅往來途徑。
圖一/淡蘭古道路線
|
由台北至宜蘭的道路,最後的難關就是翻越雪山山脈尾稜,進入蘭陽平原的部分,先人千辛萬苦登上稜脊,龜山島突然躍出眼前,想必是熱淚盈況,家就要到了。我們這次走的就是中路最後這一段:淡蘭古道坪溪段。
我還是偷懶用圖片說故事,讓大家重溫這段精彩行程的點滴。
2019年2月3日的清晨,就在多日陰雨後短暫的好天氣空檔,我們出發了。開車是挑戰,好不容易上午九點多,經過好幾次開錯路,終於到了今天的登山口,「烏山62號營地」。領隊我先講解今日行程,當然不能忘記要團體照。今天的隊員包括瓜哥、邱以文、蛋頭、小O、面面、我和照相的林哲宇。
坪溪古道最精彩的就是平易近人的溯溪段。大家被眼前美景吸引,不由自主紛紛踏入水中,享受清新的溪谷(圖二)。無奈我突然發現雨鞋內側裂個洞,這鞋子也伴我十多年,不能太怪她。但美景當前,卻要不時倒水,真是殺風景。
圖二/坪溪 (photo by 陳文翔與蔡明欣) |
沿著溪谷溯行,時而左岸、時而右岸,接近鞍部時左轉上切,接回寬大的正路,在稜線觀景台,晨光中的龜山島與太平洋躍然眼前(圖三),蘭陽平原迎接著我們,就是這種感覺,登山者追求的,不就是這突然但短暫的感動瞬間?
圖三/ 遠眺龜山島及太平洋 |
圖四/山通大海 (photo by 陳文翔與蔡明欣) |
由鞍部左切陡下,這路也太難走了,面面不自主說,古人真的如此辛苦嗎? 不久後一米寬的步道出現,「山豬窟」、「嶺頭」、「百二崁」等古地名漸次展現眼前,真的是古道沒錯。這段路主要是早年溝通烏山、灣潭一帶山區聚落與外澳的道路,由於在宜蘭部分要經過一個叫做「象寮」的舊聚落附近,登山界也把這段由坪溪上游鞍部至外澳慶天宮的路段,稱為「象寮古道」。至於灣潭則沿北勢溪畔的灣潭古道,北接泰平與柑腳間的崩山坑古道,形成淡蘭古道中路的主線。
經過「百二崁」陡下考驗,最後來到了外澳慶天宮,眼前就是大海(圖五),完美結束今天的旅程。
圖五/海邊(photo by 邱以文) |
這次行程的路線圖如下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