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唱山歌是山社跨世代的通關密語,串起大家的情感連結!】
提到山社歌本的印製,要歸功於第一個十年的游漢維!
刊登在山社40年的文章中他寫到: 登山社早期爬山時所唱的歌,多半是旋律簡單,容易琅琅上口的兒歌。那個時候還沒有歌本,每次登山或露營時,就由游漢維負責刻鋼板,除了參加者名單,之外再加一首準備教唱的歌曲。因為只是一張紙而已,活動結束也就被扔掉了。後來學長才想到一勞永逸的方法,也是一種克難方法,先收集歌曲,找人刻鋼板,然後再自己油印。封面由海報組設計,然後送印刷廠裝訂,第一代的歌本就此現身。
圖一 民國56年 山歌 《榛樹林之歌》 封面 |
圖二 用蠟紙刻鋼版油印,字跡已褪 |
早期的歌本只有歌詞,附帶簡單的插畫,後來改為手寫,插畫增多,也附加上歌譜。 每一屆的編輯或刪或增,不過刪的少,增的多,歌本就越來越厚,也越來越精美。
圖三 山社四十年 紀念版 |
當年歌本收錄了一些古典音樂改編的歌曲,還有來自世界各國的民謠,流行歌曲和兒歌。當然還有一些當年,甚至到現在一般人聞所未聞,從來沒聽過的歌曲。其中有幾首游漢維口傳私授的歌曲,只是因為歌詞有些許左傾革命思想,或是歌曲來自中共,在當年被列為禁歌。例如:在森林和原野、朵朵白雲、春天裡、小兒郎、母親的呼喚等。
我們一些伙伴也曾經因為這些禁歌被關注過。大二時山社辦大砲岩攀岩活動。那天我們搭火車去北投。〈當時淡水支線還有營運〉 星期天一大早,車上沒有別人,我們毫無顧忌地大聲唱山歌,卻引來一位中年大叔的注意。他坐在我旁邊,對我說: 你們怎麼在唱禁歌? 到底當時唱的是甚麼歌,我已不記得了,
那是我第一次聽到有禁歌這回事。後來那位大叔跟著我們去大砲岩,還為我們寫了篇報導。隔天有學妹看到文章,把剪報給我,原來那位大叔是青年戰士報的記者,還好文中並沒有提到唱禁歌的事,否則在那個年代,尤其是大學生的活動中竟然出現「匪歌」,後果也許不堪設想。
第二次被關注,是民國59年大三升大四的暑假。
那年我負責編山歌,在幾位幫手協助下,收集了不少新歌,附上曲譜,還包括合唱譜。就在草稿大致完工,正準備送印刷廠時,突然接到通知,新任社長蔡昌里要我帶著草稿,忘了是去課外活動組或是教官室報到。竟然是因為有人檢舉,說我編的歌本中有禁歌,教官要審查。
在我之前已有三、四本歌本,從來沒問題。之後好像也沒聽說審查這回事。不知是甚麼原因,唯獨我備受關注。結果那年暑假花了將近兩個月的心血,就此石沉大海,再無下文。多年後才知道,這種打小報告的人叫做「抓耙子」,竟然我也遇上了。
我所編的歌本被查禁,沒有留下任何痕跡,倒是歌本裡有一首歌,跟我有密切的關係。大約民國59年左右,王慶復曾交給我一本發黃的歌本,要我找找看有沒有適合山社的歌曲。老歌本有附簡譜,於是我就從第一首唱到最後一首,從中只選了一首歌,也就是星星索。當時並不知道這是印尼民歌,因為曲調緩慢悠揚,又有簡單的合聲,從一開始教唱就受到大家的喜愛。沒想到隔沒幾年,星星索改名為船歌,成為流行歌曲,費玉清、鄧麗君都唱過,而且還是凌峰的招牌歌。
隨著時代的變遷,一些禁歌也不再有被禁的理由,像春天裡、 小兒郎,後來也轉變成大街小巷都可聽得到的流行歌曲。可見,歌曲不論來自何處,只要收在我們的歌本裡,便成為經典。它蘊含了山社伙伴的共同回憶,也凝聚我們的向心力,以後山歌或許不再有新的版本,但我想山歌將會永遠傳唱下去!
《星星索》是印尼蘇門答臘中部地區巴達克人的船歌。星星索是划船時隨着船槳起落而發出聲音,跟星星沒有關係。
印尼Batak演唱者Ermida Silitoga唱 Sing Sing So/船歌
附2:
為了這篇文章,我上網蒐查了一下,所謂的禁歌,到底出自何處。
1、《春天裡》 是1937年,電影《十字街頭》的插曲。《十字街頭》的故事源自導演自己的生活體驗,以及與東北流亡學生和失業朋友閒談中得到的啓發。
2、《朵朵白雲》 是1952年香港電影《一家春》的插曲。
3、《小兒郎》 原名《讀書郎》,是一首膾炙人口的兒歌。據記載:1944年,周恩來、郭沫若領導的演劇四隊(抗敵演劇隊第四隊)到安順縣,隊員宋揚、葛敏等在苗族村寨開展革命文藝宣傳,宋揚創作了《讀書郎》等歌曲,並在小學生和苗族群眾中教唱。因為旋律簡單、歌詞通俗易懂,《讀書郎》便迅速傳遍各地
這首歌跟中共有關,又是周恩來曾經點讚的歌曲,可想而知是禁歌啦!
4、《母親的呼喚》這首歌大約是59年才收錄到山歌歌本中。
據說原本是918事件那個年代,傳唱於東北流亡學生的歌曲。而輾轉來到台灣,卻變成監獄裡的悲歌。 我找到了兩篇文章,提到了《母親的呼喚》,有興趣的人不妨上網看看。
第一篇 : 跨世紀的糾葛:我在綠島3212天 胡子丹
《我在綠島3212天》一書,原以化名「秦漢光」於1990年出版。後於2001年,作者胡子丹將原書改寫,以本名出版《跨世紀的糾葛》。
第二篇
2005年4月10日至12日聯合副刊,刊載《囚籠裏的歌聲》一文,作者也提到這首歌。囚籠指的是當年在青島東路的《保安司令部軍法處看守所》,而歌聲也就是《母親的呼喚》。
5、在森林和原野
《在森林和原野》,原曲是丹麥民曲《豐收之歌》,另一說為芬蘭民歌。
為甚麼會被列為禁歌呢 ? 據游漢維說,因為那是從前八路軍愛唱的歌,而馬共游擊隊也愛用這首歌來激勵士氣。有一回活動前,游漢維刻鋼板油印,把這首歌帶到山上教唱。當天回到宿舍,就被教官召見。還好教官只是說:平時唱唱就算了,不要印出來,並沒有究責。
下面的連結,是用丹麥或芬蘭語唱的 在森林和原野
https://www.bilibili.com/s/video/BV1nW411E7DH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N8pM0-C1JXw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